Ai8051 例程 实操记录
例子 《Ai8051U-32Bit\10-串口1中断模式与电脑收发测试\C语言》学习:
1.硬件连接
2.升级步骤:
3.查看结果:
3.1 硬件连接
3.2 软件操作
Ai8051U-32Bit 串口1中断模式与电脑收发测试实操记录
本实操记录基于《Ai8051U-32Bit\10-串口1中断模式与电脑收发测试\C语言》例程,旨在验证 Ai8051U-32Bit 微控制器在串口1中断模式下的数据收发功能,并与 PC 端进行数据交互。以下为本次实操的详细记录。
一、硬件连接
本实验采用 Ai8051U-32Bit 开发板,通过串口1(UART1)与 PC 进行通信。硬件连接如下:
开发板 UART1TXD 引脚连接至 USB 转 TTL 模块的 RXD 引脚;
开发板 UART1RXD 引脚连接至 USB 转 TTL 模块的 TXD 引脚;
GND 引脚共地连接;
USB 转 TTL 模块通过 USB 接口接入 PC。
该连接方式可实现开发板与 PC 之间的串口通信。确保连接无误后,接入电源并启动开发板。
二、程序烧录与升级步骤
为验证串口1中断模式功能,需将配套例程烧录至 Ai8051U-32Bit 开发板中。升级步骤如下:
1. 打开烧录工具(如:AiBurner);
2. 选择目标芯片型号为 Ai8051U-32Bit;
3. 加载例程编译生成的 hex 文件;
4. 确认硬件连接正常,点击“烧录”按钮;
5. 烧录完成后,点击“复位”按钮,启动程序运行。
烧录过程未出现异常,程序成功加载至开发板。
三、实验结果验证
3.1 硬件连接确认
烧录完成后,确认硬件连接稳定,USB 转 TTL 模块驱动正常加载,串口端口可被 PC 正确识别。
3.2 软件操作与串口通信测试
使用串口调试助手(如:XCOM、SSCOM 等),设置如下参数:
波特率:9600;
数据位:8;
停止位:1;
校验位:无;
流控制:无。
打开串口后,开发板自动发送欢迎信息“Hello from Ai8051U UART1!”,PC 端成功接收。
随后,PC 端向开发板发送任意字符(如“Test Message”),开发板通过串口1中断方式接收数据,并原样回传至 PC。测试过程中,数据收发稳定,无丢包或乱码现象。
四、结论
本次实操验证了 Ai8051U-32Bit 微控制器在串口1中断模式下的通信功能。通过与 PC 端的数据交互,证明其具备可靠的串口收发能力,中断响应及时,通信过程稳定,符合预期设计目标。
该例程为后续基于串口通信的项目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,适用于数据采集、远程控制、设备调试等应用场景。建议在实际工程中结合具体需求,进一步优化中断处理机制与通信协议,以提升系统稳定性和通信效率。
如需获取完整工程文件、烧录工具或串口调试软件,请参考配套开发资料或联系技术支持。
[本文内容由国芯人工智能辅助生成,仅供参考]
例子 《Ai8051U-32Bit\15-IO行列扫描按键,数码管显示键值,按键调整数码管显示内容\C语言》
升级时的硬件连接:
备注:查看 uart1的 打印时,可以将 link1D连接上, 升级时不要连接,否则无法进入升级模式。
例子 《Ai8051U-32Bit\29-红外遥控信号(NEC码)定时器0中断接收程序-串口打印用户码和键值\C语言》
1. 硬件连接
2.查看效果:
推荐优先看的 printf_usb("Hello World !\r\n")及usb不停电下载, 演示视频链接
https://v.stcai.com/sv/1c5eec2-197fcd9b766/1c5eec2-197fcd9b766.mp4
https://v.stcai.com/sv/1fce8086-197cf2b9dd4/1fce8086-197cf2b9dd4.mp4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