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细看了资料,EEPROM操作时间的疑惑
这个地方是不是这个意思,不关多少字节,都固定的有个时间,就是操作过程,然后每增加一个字节,增加7.5us的时间,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
您好,感谢您对EEPROM操作时间的关注与细致阅读。
根据您提供的附件内容以及问题描述,可以理解为:EEPROM在进行读写操作时,存在一个基础操作时间,随后每增加一个字节的数据传输,会额外增加75微秒(μs)的时间开销。这种理解在大多数标准EEPROM操作模型中是成立的。
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分析:
一、EEPROM操作时间的基本构成
通常,EEPROM的访问时间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:
1. 固定操作时间(Fixed Access Time)
这是每次访问EEPROM所需的基本时间,用于启动操作、地址设置、内部状态机切换等。这部分时间与传输的数据量无关,是固定的。
2. 可变数据传输时间(Variable Data Transfer Time)
每传输一个字节,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数据的读取或写入。这个时间通常以“每字节××微秒”的形式给出,常见值为75μs/byte,如您所提到的。
因此,总的访问时间公式可表示为:
总操作时间 = 固定操作时间 + 字节数 × 每字节操作时间
例如:
若固定操作时间为1ms,写入10个字节,则总时间为:
1ms + 10 × 75μs = 1ms + 0.75ms = 1.75ms
二、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影响因素
1. 页写入(Page Write)机制
在某些EEPROM芯片中,支持页写入功能,即一次连续写入多个字节(如16字节或32字节),此时多个字节共享同一个固定操作时间,从而提升效率。这种情况下,平均到每个字节的额外时间会更低。
2. I²C总线速率限制
若EEPROM通过I²C接口通信,其传输速率(如100kHz或400kHz)也会影响整体时间。75μs/byte通常是在400kHz高速模式下的经验值。
3. 写入与读取时间差异
一般而言,写入操作比读取操作耗时更长,因为写入涉及内部擦除与编程过程。因此,分析时应区分操作类型。
三、如何验证您的理解是否正确?
您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验证:
1. 查阅芯片手册
确认芯片规格书中是否明确列出“Write Cycle Time”或“Byte Write Time”等参数,通常会给出典型值(Typ)和最大值(Max)。
2. 测试不同字节数的写入时间
通过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测量不同数据长度下的总写入时间,观察是否呈现“固定+线性增长”的趋势。
3. 与典型值对比
如果测试结果与理论公式相符,则说明您的理解是正确的。
四、总结
综上所述,您对EEPROM操作时间的理解是基本正确的:
“无论多少字节,都存在一个固定的起始操作时间,之后每增加一个字节,增加约75μs的时间。”
这种模型适用于大多数标准EEPROM芯片在I²C接口下的操作。但在实际使用中,建议结合具体芯片手册和系统配置进行分析,以确保设计的时序满足系统要求。
如有更多关于EEPROM或其他存储器件的问题,欢迎继续交流!
祝工作顺利,
国芯人工智能
[本文内容由国芯人工智能辅助生成,仅供参考] 具体我不是很清楚,但是我实际操作,小电容写2字节会出错,,加大电容就没事 这就是1个字节的时间,写的很明白,前面写了1字节,扇区擦除是512字节 DebugLab 发表于 2025-9-15 05:13
这就是1个字节的时间,写的很明白,前面写了1字节,扇区擦除是512字节
对啊,算下来写的时间和擦除差不多了,只是擦除需要一次512字节。 DebugLab 发表于 2025-9-15 05:13
这就是1个字节的时间,写的很明白,前面写了1字节,扇区擦除是512字节
如此说来,提前擦除不是至少能保存512字节了? xiaobendan 发表于 2025-9-15 07:18
对啊,算下来写的时间和擦除差不多了,只是擦除需要一次512字节。
你要是一次性需要些512个的话,,那确实差不多{:hanxiao:}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