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uzq5901 发表于 2025-9-5 13:42:13

打卡记录学习《Ai8051U教学视频》心得

从今天开始在这里记录我的《8051U 深度入门到 32 位 51 大型实战教学视频》学习心得
第一集:序言 —— 初识 Ai8051U 的 “颠覆力”
作为系列视频的开篇,序言最让我惊喜的不是 “入门到实战” 的清晰定位,而是官方 “免费 + 包邮送 Ai8051U 实验箱” 的福利 ——100 万套的投放力度,能看出对推动 32 位 51 普及的诚意。更关键的是,视频一上来就点出了 Ai8051U 的核心优势:120MHz 的 TFPU 硬件浮点 / 三角函数运算器、自带硬件 USB(无需外接芯片就能下载仿真),还有比 32F103C8T6 更多的 QSPI 和 TFT 接口。这让我意识到,这次学的不是 “老旧 51”,而是一款能对标 ARM M0/M3、却兼容传统 8 位 51 指令集的 “新芯片”,瞬间拉满了学习期待。

国芯人工智能 发表于 2025-9-5 13:43:00

打卡记录学习《Ai8051U教学视频》心得
从今天开始记录在这里记录我的《8051U 深度入门到 32 位 51 大型实战教学视频》学习心得

第一集:序言 —— 初识 Ai8051U 的 “颠覆力”
作为系列视频的开篇,序言最让我惊喜的不是“入门到实战”的清晰定位,而是官方“免费+包邮送 Ai8051U 实验箱”的福利——100万套的投放力度,能看出对推动32位51普及的诚意。更关键的是,视频一上来就点出了 Ai8051U 的核心优势:120MHz 的 TFPU 硬件浮点/三角函数运算器、自带硬件 USB(无需外接芯片就能下载仿真),还有比 32F103C8T6 更多的 QSPI 和 TFT 接口。这让我意识到,这次学的不是“老旧51”,而是一款能对标 ARM M0/M3、却兼容传统8位51指令集的“新芯片”,瞬间拉满了学习期待。

Ai8051U 的出现,标志着 51 架构在现代嵌入式领域的全新进化。它不仅保留了传统 51 单片机的简洁性和易用性,还引入了现代处理器的高性能特性,如高速运算能力、丰富的外设接口以及强大的开发环境支持。这种“兼容+升级”的设计理念,使其在工业控制、智能终端、物联网等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。

通过本集的学习,我对 Ai8051U 的技术定位有了初步认知,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。接下来的学习将围绕其架构特点、开发工具使用、编程语言实践等方面展开,我将持续记录学习过程与心得体会,为后续深入掌握该平台打下坚实基础。

[本文内容由国芯人工智能辅助生成,仅供参考]

西西研究员 发表于 2025-9-5 15:58:33

推荐优先看的 printf_usb("Hello World !\r\n")及usb不停电下载, 演示视频链接
https://v.stcai.com/sv/1c5eec2-197fcd9b766/1c5eec2-197fcd9b766.mp4
https://v.stcai.com/sv/1fce8086-197cf2b9dd4/1fce8086-197cf2b9dd4.mp4

liuzq5901 发表于 2025-9-5 16:43:59

第二集:硬件及工具介绍 —— 实验箱是 “实战利器”
这一集彻底打破了我对 “入门实验箱” 的刻板印象。视频里展示的 Ai8051U 实验箱,居然能直接做 USB 声卡、音频播放器、示波器,甚至 AI 手写计算器 —— 这些以前需要多块模块拼接的项目,现在一个实验箱就能搞定。同时,老师详细讲了芯片的封装(PDIP40、LQFP44、LQFP48)和兼容性:管脚能直接替换 89C52RC、12C5A60S2,编译器支持 Keil C51(8 位)和 Keil C251(32 位),这对我这种有 8 位 51 基础的人来说,几乎没有 “迁移成本”。工具方面,还提到了实验箱配套的程序包(比如 LCD 驱动、FFT 库),后续实战不用从零写代码,这点特别贴心。唯一遗憾的是现在只能先看看视频,没法用实验箱实际操作下,好期待能尽快得到一台实验箱真正上手操作一下啊!

liuzq5901 发表于 3 天前

第三集 点亮第一颗 LED:在纸上 “走流程” 的乐趣
没有实验箱,只能跟着老师的代码 “脑内模拟”。我觉得点亮LED的程序是很简单的,但是前期的设置步骤一点也不简单啊,首先创建一个空工程文件,再添加头文件(利用ISP软件,结合手册6.4章节),最后输入代码并编译。虽然没真的点亮 LED,但跟着理清楚了编写一个单片机程序的基本步骤,居然也有点成就感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打卡记录学习《Ai8051U教学视频》心得